企業培訓師
1.我國哪部法規⾸次明確提出了“開發勞動者技能”的概念( )
A.教育法
B.職業教育法
C.勞動法
D.職業技能鑒定規定
答案:C
2.建⽴和發展市場經濟,政府在配置資源過程中必須堅持( )
A.宏觀調控原則
B.市場化原則
C.價格機制的原則
D.供求平衡原則
答案:B
3.⼈⼒資源管理,對企業所有的⼯作進⾏分析,以確定每項⼯作的( )
A.⼯作描述和價值
B.崗位職責說明
C.確定薪酬的依據
D.考核評價的依據
答案:A
4.( )是指⼈與⼈之間相交往、相互作⽤、相互滿⾜的狀態
A.⼼理關系
B.⼼理狀態
C.⼈際關系
D.⼈際狀態
答案:C
5.滾動計劃法是⼀種定期修訂( )的⽅法
A.短期計劃
B.中期計劃
C.長期計劃
D.未來計劃
答案:D
6.( )是指特定⼯作的實際需要與任職者現有知識能⼒之間的差距
A.績效差距
B.確認差距
C.培訓需求
D.培訓預測
答案:C
7.教育培訓培養⼈才具有( )的特點,要求課程開發具有超前性
A.前瞻性
B.多元性
C.實踐性
D.周期性
答案:D
8.培訓師應遵循以( )為指引的原則
A.⽰范、典范
B.指導、督導
C.幫助、交流
D.肯定、表揚
答案:A
9.( )是指具有勞動能⼒的⼈,為獲取⽣活所得,運⽤個⼈能⼒進⾏活動的范圍。
A.崗位
B.職責
C.職業
D.⼯種
答案:C
10.員⼯個體素質是指員⼯需具備的( )
A.團隊精神和協作能⼒
B.學歷⽔平
C.年齡與性別
D.思想修養、道德品質、學習能⼒、知識⽔平、專業技能和⾝體狀況
答案:D
11.培訓教材與學科性教材的區別在( )
A.內容⽅⾯
B.結構⽅⾯
C.基本特征
D.表現形
答案:A
12.( )是企業經營管理六要素之⼀
A.教材要素
B.時間要素
C.基本信息臺帳
D.財務信息臺帳
答案:B
13.以下哪項是職業培訓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 )
A.學術素質
B.職業能⼒素質
C.社交素質
D.決策能⼒素質
答案:B
14.以下哪項是培訓評價的基本原則( )
A.學科性原則
B.封閉性原則
C.⽅向性原則
D.理論性原則
答案:C
15.以下哪項是職業培訓教學的主要⽅法( )
A.直接傳授式
B.跟蹤訪談式
C.暗訪式
D.集團協商式
答案:A
16.選擇培訓教材的基本原則( )
A.教師主體原則
B.與培訓⽬標相適應原則
C.技能性原則
D.學科性原則
答案:B
17.培訓評價的指標體系包括( )
A.培訓標準集
B.評價主持⼈
C.結果指標
D.效能指標
答案:D
18.以下哪種教學法是美國哈佛⼤學⾸創的( )
A.案例
B.實踐
C.互動
D.學科
答案:A
19.以下對培訓項⽬和課程開發關系表述正確的是( )
A.課程可以豐富培訓項⽬內容
B.培訓項⽬可以匡正課程偏頗
C.課程引領培訓項⽬
D.課程決定培訓項⽬
答案:A
20.市場機制要解決的三個基本問題是( )
A.⽣產什么、如何⽣產和為誰⽣產
B.公平、效率和利潤
C.效益、技術和流通環節
D.課程決定培訓項⽬
答案:A
21.以下哪種不是教材開發的主要⽅法( )
A.教師⾃編、⾃制
B.學員提供教材
C.修改增補現有教材
D.內部集體合編
答案:B
22.以下哪項是企業培訓師的主要⼯作( )
A.策劃、開發培訓項⽬
B.制定、實施⽣產計劃
C.從事企業經營管理活動
D.直接參與⽣產經營活動
答案:A
23.以下哪項是常⽤的⾯試位置排列⽅式( )
A.⽅桌式
B.斜⼀對⼀式
C.講臺式
D.戶外式
答案: B
24.根據教材介紹,( )是影響勞動⼒需求的主要因素之⼀
A.習慣與⼯作態度
B.收⼊效應
C.產品價格
D.激勵機制
答案:C
25.以下哪項是⼈⼒資源開發的主要內容之⼀( )
A.開發員⼯的職業技能
B.開發員⼯的⽣活經驗
C.開發員⼯的理論知識
D.開發員⼯的⾝體素質
答案:A
26.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是( )
A.集體主義
B.為⼈民服務
C.“五愛”
D.承擔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
答案:A
27.( )是指從業⼈員對所從事職業的看法及其在⼯作中的表現
A.職業態度
B.職業聲譽
C.職業能⼒
D.職業利益
答案:A
28.培訓⼯作只有與( )緊密結合,才會有⽣命⼒。
A.效率
B.效益
C.技能
D.就業
答案:D
29.( )是職業道德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
A.職業責任
B.職業成就感
C.職業能⼒
D.職業效益
答案:B
30.我國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
A.促進經濟發展
B.提⾼國民素質
C.提⾼企業競爭⼒
D.完善市場機制知識
答案:B
31.經濟以( )為第⼀⽣產⽀柱
A.智⼒資源
B.⾼新技術
C.⾼技術產業
D.⾼等教育
答案:C
32.員⼯考評的核⼼在于( )
A.考核要素的完整
B.要素標志的建⽴
C.狀態標度的制定
D.考評指標體系的設計
答案:D
33.在企業的各種經營管理要素中,( )是⾸要的、基礎的、決定性的要素
A.⼈員要素
B.資⾦要素
C.設施要素
D.商品要素
答案:A
34.培訓的有效性,基礎在于教材的( )
A.專⼀性
B.系統性
C.實⽤性
D.新穎性
答案:C
35.要實現組織⽬標,應預測分析實現⽬標的( )
A.⼈⼒、物⼒
B.外部條件
C.內部條件
D.資源條件和客觀環境
答案:D
36.企業的發展過程是⼀個動態的、不斷變化的過程,因⽽培訓需求預測應具有( )
A.時效性
B.前瞻性
C.有效性
D.能動性
答案:B
37.職業培訓課程的評價主要采⽤( )
A.背景評價
B.輸⼊評價
C.過程評價
D.成果評價
答案:D
38.下列選項中不是⽣產活動主要內容或范圍描述的⼀項是( )
A.產品的品種、類型
B.職業、⼯種名稱、⼯種序號
C.活動的性質、范圍
D.活動的技術、技能標準
答案:B
39.“特性-因素”的核⼼問題就是如何將每個⼈的特性與( )有機結合。
A.職業能⼒
B.職業素質
C.職業責任
D.職業因素
答案:D
40.( )是了解員⼯崗位信息最好的⽅法
A.問卷調查
B.⾯談法
C.關鍵事件法
D.⼯作實踐與⼯作⽇寫實法
答案:D
41.職業道德可采⽤“守則”、“公約”、“章程”的形式,體現了職業道德形式的( )
A.單⼀性
B.規范性
C.多樣性
D.穩定性
答案:C
42.職業培訓⼯作現已成為經濟發展,特別是企業發展的( )
A.戰略組成部分
B.直接構成部分
C.間接構成部分
D.特殊構成部分
答案:A
43.( )是衡量培訓師是否稱職的核⼼標準
A.創新能⼒
B.表達能⼒
C.理論素養
D.研究能⼒
答案:A
44.以⼈為本理念的核⼼是( )
A.企業競爭是⼈才的競爭
B.⼈才是未來經濟競爭的制⾼點
C.重視⼈、尊重⼈
D.向⼈才要效益
答案:C
45.《勞動法》的制定必須遵循( )規定的⽴法原則
A.《憲法》
B.《勞動法》
C.⾏政法規
D.民法
答案:A
46.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特殊商品市場的選項是( )
A.⽣產資料市場
B.技術信息市場
C.⼟地市場
D.勞動⼒市場
答案:A
47.當代教育中,強調受教育者的( )
A.⾃覺性
B.客體性
C.主動性
D.主體性
答案:C
48.作為團隊建設的條件,團隊成員普遍遵循的核⼼,我們稱之為( )
A.團隊精神
B.團隊職責
C. 指導原則
D.限制條件
答案:A
49.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都是通過( )進⾏的
A.商品產銷
B.貨幣收⽀
C.⼈員管理
D.經營資⾦
答案: B
50.( )是教材選擇的依據
A.培訓⽬標
B.培訓計劃
C.課程原則
D.課程計劃
答案:A
51.( )確定以后,由哪些機構和⼈員完成哪些分⽀⽬標是第⼆步要考慮的問題
A.總體⽬標
B.分⽀⽬標
C.措施步驟
D.約束條件
答案:B
52.( )指特定⼯作的實際需要與任職者現有知識能⼒之間的差距
A.職業培訓
B.職業能⼒
C.培訓⽬標
D.培訓需求
答案:D
53.培訓項⽬⼀經確定,⾸先要考慮的問題就是( )
A.培訓計劃
B.課程開發
C.培訓策略
D.課程設置
答案:B
54.評價的規范性要求是為了保證評價結果的( )
A.⽬的性和有效性
B.可操作性與實⽤性
C.客觀性和可⽐性
D.系統性與嚴肅性
答案:C
55.( )是崗位職務描述⼯作的核⼼內容
A.崗位設定
B.崗位描述
C.職務分析
D.職務概述
答案:C
56.⼈員素質測評筆試測驗的⽬的是測查⼈們潛在的( )
A.職業能⼒
B.職業適應性
C.職業素質
D.職業興趣
答案:B
57.( )是⽹絡中的數據通訊系統,負責⽹絡中數據的傳輸、加⼯、轉發、變換等⼯作
A.資源⼦⽹
B.通信⼦⽹
C.⽹絡協議
D.通信線路
答案:B
58.在面試中,( )方式特別適用于高級管理人員的測試。
A.模式化的面試
B.非指導性的面試
C.狀況面試
D.壓力式面試
答案:C
59.在培訓開發的方法中,( )對于負責培訓的上級管理人員來說,是一種常規的培訓方法。
A.理論培訓
B.職務輪換
C.提升
D.輔導
答案:C
60.在培訓開發的方法中,( )是提高主管人員管理水平和理論水平的一種主要方法.
A.提升
B.職務輪換
C.理論培訓
D.輔導
答案:C
二、多選題
1.下列市場中屬特殊商品市場的有( )
A.消費品市場
B.勞動⼒市場
C.技術信息市場
D.⽣產資料市場
答案:BC
2.⼈⼒資源所具備的特征有( )
A.活動性與可控性
B.時效性與變化性
C.能動性與獨⽴性
D.再⽣性與持續性
答案:ABCD
3.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是( )
A.教育終⾝化
B.教育法制化
C.教育企業化
D.教育國際化
答案:ABD
4.備課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
A.教育學⽬的的決定性
B.教育內容的規定性
C.教學對象的可受性
D.教學⽅法的適應性
答案:ABCD
5.對培訓與組織⽓候的辨證關系正確的描述是( )
A.組織⽓候決定、影響和制約培訓效果
B.組織⽓候變化會導致培訓效果變化
C.培訓效果對組織⽓候具有反作⽤
D.組織⽓候對培訓的影響和作⽤是多⽅⾯的
答案:ABCD
6.培訓需求的成因包括( )
A.環境變化
B.⼈員變化
C.⼯作變化
D.現狀與愿望的差距
答案:ABCD
7.培訓課程開發的基本特征是( )
A.以能⼒教學為核⼼
B.以操作⽬標體系為框架
C.以滿⾜共性與個性同步發展為主體
D.以便于評價管理為標準
答案:ABCD
8.下⾯屬于制訂培訓課程計劃基本程序的選項有()
A.課程考核與評估
B.起草課程計劃
C.課程實驗與試驗
D.信息反饋和計劃修訂
答案:BCD
9.培訓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性是指( )
A.全⾯性含義
B.⼀致性含義
C.獨⽴性含義
D.可⾏性含義
答案:ABC
10.下⾯關于“培訓與組織⽓候”關系描述正確的選項有( )
A.培訓與組織⽓候的關系是辨證的
B.組織⽓候決定、影響和制約培訓效果
C.組織⽓候的變化必須導致培訓效果變化
D.組織⽓候包括價值觀、⼈際關系狀況等
答案:ABCD
11.確定培訓解決⽅案包括( )
A.明確⽅案設計的培訓項⽬
B.評估現有的培訓資源
C.確定培訓重點項⽬與常規項⽬
D.確定培訓⼯作的重點
答案:ABCD
12.崗位規范書的設計包括( )
A.經驗因素
B.技能條件
C.教育因素
D.個⼈特質因素
答案:ACD
13.課程設置包括( )
A.內容及范圍
B.順序
C.培訓技法
D.時間分配
答案:ABCD
14.集團思考法的規則有( )
A.不對他⼈的想法進⾏批判
B.⾃由地提出想法
C.提出⼤量想法
D.由他⼈的想法產⽣聯想
答案:ABCD
15.確定培訓對象應注意的問題有( )
A.確定企業急需⼈才
B.同企業主管排出急需⼈才重要程度的順序
C.確定培訓的時間、地點
D.按照培訓對象已有的知識、技能基礎劃分層次
答案:ABD
16.把住職業培訓教材審核關需要注意的問題是( )
A.政治性與政策性
B.理論性與系統性
C.結構設計
D.與教學模式的關聯性
答案:ABCD
17.作為終結性評價的年度評價⽅案,具體包括()
A.培訓項⽬評價
B.培訓課程評價
C.學員培訓效果評價
D.教師⼯作業績評價
答案:ABCD
18.筆試測驗的試測與測驗合成的基本步驟包括( )
A.確定試測群體規模
B.確定試測⼈員結構
C.確定題⽬效度
D.對試測數據的分析處理
答案:ABD
19.培訓師的職業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有( )
A.愛崗敬業,恪盡職守
B.遵紀守法,為⼈師表
C.勤奮敬業,任勞任怨
D.勤于鉆研,精益求精
答案:ABCD
20.影響勞動⼒供給的主要因素有( )
A.⼈們的習慣
B.技術進步
C.可供選擇的機會
D.勞動⼒滾動
答案:ACD
三、判斷題
1.中期培訓計劃意義不⼤,是可有可⽆的。
答案:錯
2.進⾏培訓需求預測,需要引⼊成本因素。
答案:對
3.選⽤教材,⾸先要考慮所選擇教材的編排結構。
答案:錯
4.培訓項⽬是課程開發的主要核⼼內容。
答案:對
5.培訓師應該有淵博的知識。
答案:錯
6.在企業內,指導和授課都應在脫產培訓中進⾏。
答案:錯
7.個⼈風格的優劣影響個⼈的素質。
答案:錯
8.有⼯種就必然有崗位。
答案:錯
9.⼈的能⼒由許多彼此⽆關的原始因素構成。
答案:錯
10.對試測群體的規模⼀般沒有限制。
答案:錯
11.在進⾏筆試測驗時,明確測驗內容,就是明確測驗本⾝的題⽬內容。
答案:錯
12.職業培訓教學場所指理論教學的場所。
答案:錯
13.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憑證書是等同⼀致的。
答案:錯
14.培訓者必須堅持計劃的嚴肅性,⽽且只能堅持計劃的嚴肅性。
答案:錯
15.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企業培訓⼈員規模、資⾦投⼊、培訓⼯作者隊伍狀況、培訓設施等。
答案:錯
16.對職業的研究,可將職業分為外職業和內職業。
答案:對
17.在進⾏筆試測驗時,明確測驗內容,就是明確測驗本⾝的題⽬內容。
答案:錯
18.適合⼀定情境的課程就是好的課程。
答案:對
19.進⾏宏觀分析時,不需要微觀⽅法。
答案:錯
20.⼀般說,培訓課程的開發和運⾏⽐學科性課程簡單。
答案: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