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打造高素質、專業化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養老服務工作的決策部署,結合當前養老服務行業發展現狀和需求,制定本工作規劃。
一、工作背景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長,對養老服務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國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存在著專業人才短缺、職業發展通道不暢、技能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嚴重制約了養老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為解決這些問題,人社部將聯合民政部,從設立新職業、完善職業資格制度以及創新培訓模式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二、重點工作方向
設立新職業與建立職業資格制度:人社部將會同民政部深入調研養老服務行業的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特點,研究設立養老服務專業技術類的新職業。通過廣泛征求行業專家、企業代表、從業人員等各方意見,明確新職業的職業定義、工作任務、技能要求等內容。同時,研究建立養老服務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制度,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資格評價標準和考核機制,規范職業資格認定流程。這將有助于提升養老服務專業技術人員的社會認可度和職業榮譽感,進一步暢通其職業發展通道,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養老服務行業。
推行項目化培訓模式:在充分摸清養老領域用工需求、崗位缺工情況的基礎上,人社部會同民政部推行 “崗位需求 + 技能培訓 + 技能評價 + 就業服務” 的項目化培訓模式。
精準對接崗位需求:通過開展大規模的行業調研,建立養老服務崗位需求數據庫,實時掌握不同地區、不同類型養老服務機構的崗位需求動態,為培訓工作提供精準的導向。
定制化技能培訓:根據崗位需求,開發針對性強、實用性高的養老服務技能培訓課程體系。邀請行業內的專家、學者以及一線優秀從業人員組成師資團隊,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為學員提供高質量的培訓服務。同時,鼓勵培訓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開展合作,建立實訓基地,讓學員在真實的工作場景中進行實踐鍛煉,提高其實際操作能力。
科學技能評價:建立健全養老服務技能評價體系,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包括理論考試、實際操作考核、工作業績評估等,全面、客觀地評價學員的技能水平。對通過技能評價的學員,頒發相應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作為其職業能力的重要證明。
全程就業服務:搭建養老服務人才供需對接平臺,為學員提供就業信息發布、職業指導、崗位推薦等一站式就業服務。加強與養老服務機構的溝通與合作,促進培訓與就業的有效銜接,確保學員能夠順利就業,實現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無縫對接,力求培養更多專業化、職業化的養老服務人員,促進養老服務人才梯次發展。
三、工作保障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人社部和民政部相關部門組成的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加強統籌協調,確保各項工作任務順利推進。
加大資金支持: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支持,設立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專項資金,用于新職業研究、培訓課程開發、師資隊伍建設、技能評價等工作。同時,鼓勵社會資本投入養老服務人才培訓領域,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補貼等方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人才培養。
強化監督評估:建立健全工作監督評估機制,定期對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進行督導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對工作成效顯著的地區和單位進行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的進行問責,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四、工作預期目標
通過實施本工作規劃,預計在未來 [X] 年內,設立一批養老服務專業技術類新職業,建立完善的養老服務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制度,培養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推動我國養老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人社部將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扎實推進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工作,不斷提升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水平,讓老年人享受到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養老服務,切實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