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領域,從直播帶貨到短視頻創作,再到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分析,崗位需求持續增長。2024年第三季度,“短視頻運營”“新媒體營銷師”等職位的求職投遞環比增長分別達到8%和25%。在生活服務領域,58同城新增24項服務,衍生出近30個新興職位。
報告指出,這些新職業主要源自兩個方向:一是平臺內部的多元化服務通過孵化形成的新職業;二是市場需求增長推動的招聘職位創新。如“企業驗真員”“直播招聘師”等平臺服務類職業,通過提升招聘信息的真實性和匹配度,為求職者和企業搭建起高效溝通橋梁;“產后恢復師”“智能家居管理師”等生活服務類職業,則針對家庭和社區多樣化需求,為社會提供了更高品質的服務。
值得關注的是,垂直細分領域成為新職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從“助浴師”“養老護理員”等老齡化社會需求相關崗位,到房產行業的“房地產估價師”“房產經紀專職講師”等職業,58同城數據顯示,這些崗位均呈現出快速增長趨勢。
在傳統房產行業買賣房屋交易環節,就衍生出了“驗房師”“房屋VR攝影師”“房屋售前裝飾師”等新職業。他們的出現,解決了房產交易以及裝修過程中業主對房屋質量“把關”的痛點。已經從事驗房師工作兩年的張國昌表示,地面不平整、地板鋪裝時預留縫隙不足等問題,都會影響居住體驗。
隨著新職業需求的持續增長,高學歷人才正加速流入新興領域,特別是在技術驅動和服務創新類崗位上,高學歷從業者展現出顯著優勢。以兒童陪伴師為例,超過七成從業者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其中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專業背景尤為受青睞,具備名校或留學經歷的候選人更具競爭力。
在參加生活服務類新職業培訓的人員中,20至30歲的年輕人占比顯著增加;擁有專科及以上學歷的學員比例達到10%以上,顯示出新職業領域對高學歷人才的吸引力。
在2024年58到家參加培訓的學員中,本科及以上高校畢業生人數是2023年同期的4.2倍。這一趨勢表明,越來越多的年輕、高學歷勞動者正積極投身新職業,為行業注入新的活力與創新動力。數據顯示,27.83%的受訪高校學生表示愿意在畢業后從事技能培訓、教學輔導或職業導師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