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指導師
一、選擇題
1.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顏之推寫的()中認為學前教育應該注意胎教,并應從小對學前兒童進行教育。
A.《童蒙須知》
B.《小學》
C.《顏氏家訓》
D.《理想國》
答案:C
2.()認為在學前兒童出生后,“乳母”的作用尤為重要。
A.朱熹
B.顏之推
C.王廷相
D.呂得勝
答案:A
3.柏拉圖在()中建立了學前教育理論。他的觀點標志著學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誕生。
A.《政治論》
B.《理想國》
C.《母育學校》
D.《大教學論》
答案:B
4.()主張學前兒童在5歲前不應該學習課業和工作,而應使其有充分的活動,活動主要以游戲為主。
A.柏拉圖
B.顏之推
C.王廷相
D.亞里士多德
答案:D
5.()主張嬰兒出生后應喂母乳,一切為學前兒童所能掌握的運動都是有益的。
A.柏拉圖
B.亞里士多德
C.王廷相
D.顏之推
答案:B
6.()主張應為作為父母及作保姆的人寫一部手冊,把他們的責任用白紙黑字寫出來,放在跟前。
A.柏拉圖
B.夸美紐斯
C.盧梭
D.裴斯泰洛齊
答案:B
7.我國明代()提出“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
A.王守仁
B.王廷相
C.呂得勝
D.顏之推
答案:A
8.()認為“壯大者已成駁僻之習,雖以正導,彼以先入之見為然,將固結而不可解矣,夫安能變之正”。
A.王守仁
B.王廷相
C.呂得勝
D.顏之推
答案:B
9.()認為兒童歌謠是一種學前兒童愛聽愛學,并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
A.王守仁
B.王廷相
C.呂得勝
D.顏之推
答案:C
10.()是世界上第一部學前教育大綱和參考本,是創立學前教育理論的第一次嘗試。
A.《母育學校》
B.《世界圖解》
C.《林哈德與葛篤德》
D.《愛彌爾》
答案:A
11.盧梭的代表作是(),他主張對兒童進行“消極教育”。
A.《母育學校》
B.《世界圖解》
C.《林哈德與葛篤德》
D.《愛彌爾》
答案:D
12.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的代表作是()。
A.《母育學校》
B.《世界圖解》
C.《林哈德與葛篤德》
D.《愛彌爾》
答案:C
13.()在《大同書》中第一次提出在我國實施學前社會教育。
A.蔡元培
B.張雪門
C.陶行知
D.康有為
答案:D
14.民主教育家()提出了建立學前社會教育體系。
A.蔡元培
B.張雪門
C.陶行知
D.康有為
答案:A
15.()教育家主張設立胎教院、乳兒院、幼稚園等一套養育機構,以代替家庭教育。
A.蔡元培
B.張雪門
C.陶行知
D.康有為
答案:A
16.()在北京主辦了香山慈幼院的幼稚師范學校和幼稚園,對學前教育理論和幼稚園課程進行研究。
A.蔡元培
B.張雪門
C.陶行知
D.康有為
答案:B
17.()創辦了我國最早的學前兒童教育實驗中心—南京鼓樓幼稚園。
A.陳鶴琴
B.張雪門
C.陶行知
D.康有為
答案:A
18.()創立了我國第一所公立幼稚師范學校—江西實施幼師,實驗研究師范教育。
A.陶行知
B.張雪門
C.陳鶴琴
D.康有為
答案:C
19.()的辦園思想是“中國化”、“平民化”,主張在工農中普及學前教育。
A.陶行知
B.張雪門
C.陳鶴琴
D.康有為
答案:A
20.()創辦了我國第一所鄉村幼稚園和勞工幼稚園。
A.陶行知
B.張雪門
C.陳鶴琴
D.康有為
答案:A
21.學前教育學是從德國教育家()開始的。
A.福祿培爾
B.歐文
C.皮亞杰
D.維果茨基
答案:A
22.()熱心宣傳學前教育,培訓了第一批幼兒園教師。
A.歐文
B.福祿培爾
C.皮亞杰
D.維果茨基
答案:B
23.()不僅推動了各國幼兒園的建立,并使學前教育學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A.歐文
B.福祿培爾
C.皮亞杰
D.維果茨基
答案:B
24.()成立了“性格形成新學院”,是為工人子女實施學前公共教育的首次嘗試。
A.歐文
B.福祿培爾
C.皮亞杰
D.維果茨基
答案:A
25.()認為“兒童對于游戲有一種天生的欲望,在低年級中最有用處”。
A.歐文
B.福祿培爾
C.皮亞杰
D.杜威
答案:D
26.()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教育即社會”,以及“從做中學”等教育觀念。
A.杜威
B.福祿培爾
C.皮亞杰
D.歐文
答案:A
27.()認為教學能促進學前兒童智慧的發展,但通過教學來加速學前兒童思維的發展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不能超越學前兒童的發展階段。
A.杜威
B.福祿培爾
C.皮亞杰
D.歐文
答案:C
28.()把兒童心理分為四個階段,即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以及形式運算階段。
A.杜威
B.福祿培爾
C.皮亞杰
D.歐文
答案:C
29.前蘇聯早期卓越的心理學家()提出了學前兒童“最近發展區”的概念。
A.歐文
B.福祿培爾
C.皮亞杰
D.維果茨基
答案:D
30.()是在學前教育階段所呈現的且能直接被人們的感官所感知的教育事件的外在表象。
A.教育現象
B.教育問題
C.教育規律
D.教育理論
31.教育對()的功能是教育的基本功能。
A.個體發展
B.社會發展
C.家庭
D.幼兒園
答案:A
32.下面屬于學前教育功能的特征的是()。
A.單一性
B.停滯性
C.發展性
D.狹隘性
答案:C
33.從性質上分,學前教育功能可以劃分為()。
A.期望功能與實際功能
B.個人功能與社會功能
C.政治功能與經濟功能
D.文化功能與家庭功能
答案:A
34.從范疇上分,學前教育功能可以劃分為()。
A.期望功能與實際功能
B.個人功能與社會功能
C.政治功能與經濟功能
D.文化功能與家庭功能
答案:B
35.學前教育的()是指學前教育事實上對個體與社會所產生的功用或價值。
A.實際功能
B.社會功能
C.經濟功能
D.家庭功能
答案:A
36.學前教育對社會的功能首先表現在()上。
A.實際功能
B.社會功能
C.經濟功能
D.家庭功能
答案:C
37.學前教育通過對“弱勢兒童”的關注,給他們相應的照顧,從而在處境不利人群中消除貧困,維護社會穩定,這體現了學前教育的()。
A.政治功能
B.社會功能
C.經濟功能
D.家庭功能
答案:A
38.學前教育對社會的功能在政治方面,具體主要表現在()。
A.政治民主化
B.保證安定
C.法制化
D.社會期待
答案:A
39.學前教育效益就是指學前教育發揮其功能的表現和結果,它的決定因素是()。
A.社會發展水平
B.學前教育功能
C.經濟發展水平
D.學前教育特點
答案:B
40從狹義上來說,學前教育效益是指(),是學前教育發揮其育人功能在教育領域本身所獲得的效益。
A.社會效益
B.經濟效益
C.育人效益
D.政治效益
答案:C
41.從廣義上來說,學前教育效益是指(),主要是學前教育的揮其社會功能在整個社會領域所獲得的效益。
A.政治效益
B.經濟效益
C.育人效益
D.社會效益
答案:D
42.學前教育對個體身體一、心理、社會化的發展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說明了學前教育效益的()。
A.間接性
B.遲效性
C.長效性
D.多效性
答案:D
43.學前教育對個體將來的學習成就、文化水平、就業情況等都會產生影響,而且延續的時間長至幾十年。這說明了學前教育效益的()。
A.間接性
B.遲效性
C.長效性
D.多效性
答案:C
44.研究表明,嬰幼兒具有巨大的學習潛力,()歲能學會辨認物體物體的數量、大小、形狀、顏色和方位。
A.9個月
B.1歲
C.2歲
D.3歲
答案:B
45.研究表明,()歲是兒童掌握詞匯能力發展最快的時期在。
A.2-3
B.4-6
C.5.5
D.5-6
答案:D
46.研究表明,()歲是掌握數的概念的最佳年齡。
A.2-3
B.4-6
C.5.5
D.5-6
答案:C
47.個性的初步形成開始于()期。
A.嬰兒
B.幼兒
C.少年
D.胎兒答案:
N
48.下列關于學前兒童發展中陳述不正確的是()。
A.接受過學前教育的兒童將來的智力發展優于未接受過學前教育的兒童
B.學前兒童情緒表現為易激動性、易感性和易表現性
C.學前兒童的情緒調控能力隨年齡增長而提高
D.家族教育和幼兒園教育是影響學前兒童社會化的最主要因素
答案:C
49.()教養方式是建立在親子關系平等基礎上的。
A.溺愛
B.專制
C.民主
D.放任
答案:C
50.()型家庭中的兒童性格外向,情緒穩定,具有強烈的同情心、事業心、責任感和成就感。
A.溺愛
B.專制
C.民主
D.放任
答案:C
51.()型家庭教養方式,父母與子女的關系是一種“管”與“被管”的不平等關系。
A.溺愛
B.專制
C.民主
D.放任
答案:B
52.()型家庭教養方式,父母既愛護孩子,又不放松對孩子的教育。他們常和孩子溝通,充分理解孩子的興趣和要求。
A.溺愛
B.專制
C.民主
D.放任
答案:C
53.()型家庭教養方式,父母雖然也與孩子溝通,但對孩子沒有具體的規定和要求,很少獎勵和懲罰。
A.溺愛
B.專制
C.民主
D.放任
答案:D
54.“溺子如殺子”講的是()家族教養方式。
A.溺愛型
B.專制型
C.民主型
D.放任型
答案:A
55.性格外向,情緒穩定,具有強烈的同情心、事業心、責任感和成就感。這是哪一種教養方式的結果?()
A.溺愛
B.專制
C.民主
D.放任
答案:C
56.教師作為兒童學習范例的榜樣均具有某些特征。下列哪一項不是教師榜樣所具有的特征?()
A.教師的威望
B.教師真誠的關心、幫助、指導
C.類似性
D.教師的外表
答案:D
57.美國心理學所做的()結果,說明了學前教育對個體外在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作用。
A.佩里計劃
B.羅森塔爾效應
C.迷箱
D.教師的期望和要求
答案:A
58.()階段是兒童神經系統迅速發展的關鍵期。
A.學前階段
B.小學階段
C.中學階段
D.學前及小學階段
答案:A
59.1966年,美國心理學家在一所鄉村小學做的實驗證明了教師期望對兒童發展的影響,這個實驗稱為()。
A.佩里計劃
B.羅森塔爾效應
C.迷箱
D.教師的期望和要求
答案:B
60.()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前兒童把教師的態度、信仰、特征、價值觀作為他們自己的參照系。
A.模仿
B.認同
C.學習
D.實踐
答案:B
二、多選題
1.在學前教育學孕育階段,我國關于學前教育思想的觀點主要有()。
A.注重胎教
B.出生后及早對學前兒童進行教育
C.強調父母的重要性
D.應對男女兒童進行公共教育
答案:ABCD
2.在學前教育孕育階段,我國的學前教育代表人物顏之推和朱熹都主張()。
A.注重胎教對兒童的影響
B.出生后及早對學前兒童進行教育
C.強調父母在學前教育時期的重要性
D.應對男女兒童進行公共教育
答案:ABC
3.()是夸美紐斯奉獻給父母親與兒童的良好教材。
A.《母育學校》
B.《世界圖解》
C.《林哈德與葛篤德》
D.《愛彌爾》
答案:AB
4.法國教育家盧梭對學前兒童教育的觀點有()。
A.對學前兒童進行“消極教育”
B.兒童應通過做事來學習
C.讓兒童成為學習的主人
D.對兒童實施身體和感官教育
答案:ABCD
5.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所闡述的學前兒童教育理論的主要貢獻有()。
A.提出自然適應性原則
B.提出發展性的教學觀點
C.重視兒童身體的發展
D.強調道德的發展及初步的家庭教育
答案:ABCD
6.以下屬于學前教育萌芽階段國外的代表人物有()。
A.柏拉圖
B.夸美紐斯
C.盧梭
D.裴斯泰洛齊
答案:BCD
7.張雪門出版了不少學前教育譯著,包括()。
A.《幼稚園教育概論》
B.《幼稚園的課程》
C.《幼稚園的研究》
D.《幼稚園組織法》
答案:ABCD
8.陳鶴琴主要著作有()。
A.《兒童心理之研究》
B.《兒童唱歌》
C.《家庭教育》
D.《活教育理論與實施》
答案:ACD
9.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學前教育方面主要著有()等文。
A.《創設鄉村幼稚園宣言書》
B.《幼稚園之新大陸》
C.《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
D.《兒童游戲》
答案:ABC
10.福祿培爾著有()。
A.《幼兒園教育學》(1962年友人編輯出版)
B.《慈母游戲和兒歌》
C.《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
D.《幼兒園書信集》
答案:ABD
11.美國著名教育學杜威的學前教育理論主要內容有()。
A.強調“教育以經驗為內容,通過經驗,為了經驗的目的”
B.提出利用兒童身上潛藏的本能對其進行教育
C.注重學前兒童個性的形成及發展
D.重視“作業”、“游戲”、“工作”在學前教育中的作用
答案:ABCD
12.對學前兒童進行體育教育的意義在于()。
A.學前兒童體育關系到未來的國民體質
B.學前兒童體育是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特殊需要
C.學前兒童體育是實施各育的物質基礎
D.學前兒童體育是實施各育的知識和智力基礎
答案:ABC
13.學前兒童體育的任務包括()。
A.保護學前兒童的生命與健康,鍛煉身體,促進學前兒童身體正常生長發育
B.培養學前兒童對美的感受力
C.培養學前兒童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
D.發展學前兒童的基本動作,培養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答案:ACD
14.學前兒童體育的內容主要有()。
A.生活衛生教育
B.預防與安全教育
C.身體的運動與鍛煉
D.心理衛生教育
答案:ABCD
15.學前兒童智育的意義在于()。
A.學前兒童智育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必要條件
B.學前兒童智育是兒童發展尤其是心智發展的需求
C.學前兒童智育是實施各育的知識和智力基礎
D.學前兒童智育是獨生子女健康成長的需要
答案:ABC
16.學前兒童智育的內容包括()。
A.發展智力的教育
B.初步知識和概念的教育
C.學前兒童求知的興趣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D.心理衛生的教育
答案:ABC
17.學前兒童品德教育的內容與任務主要包括()。
A.發展學前兒童的社會性教育
B.學前兒童良好的個性品質的培養
C.學前兒童智力的培養
D.學前兒童體育的培養
答案:AB
18.學前兒童美育的意義在于()。
A.是整個社會審美化的需要
B.是符合兒童思維特點的教育活動
C.是實施各育的催化劑
D.是實施各育的智力基礎
答案:ABC
19.學前兒童美育實施的途徑是多樣的,具體有()。
A.大自然是實施美育的豐富源泉
B.日常生活是實施美育的廣闊天地
C.藝術教育活動是實施美育的有力手段
D.游戲活動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
答案:ABCD
20.皮亞杰根據兒童智力發展階段劃分的游戲類別有()。
A.實踐練習的游戲(感知運動游戲)
B.角色游戲
C.有規則游戲
D.平行游戲
答案:ABC
三、判斷題
(√)1.幼小銜接應該貫徹在整個學前教育的全部過程中。
(√)2.幼小銜接是從體、智、德、美諸方面做準備,使學前兒童順利入學,也為其長遠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3.幼兒園教育小學化表現為學習小學的教材以及用小學教育的形式與方法對待學前兒童。
(×)4.把小學內容提前教給學前兒童可以幫助他們更好適應小學生活。
(√)5.幼兒園教育小學化,會導致學前兒童形成不良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導致學習“沒后勁”等問題。
(√)6.各國幼小銜接大體可以歸納成三種類型:小學向幼兒園靠近、幼兒園向小學靠近和幼兒園與小學一體化。
(√)7.入小學預備班的教育可以和小學教育等同起來,按小學化來進行。
(√)8.幼兒園進行幼小銜接教育是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需求。
(√)9.在幼小銜接上,兒童要為入學做好準備,學校要為兒童做好準備。
(×)10.幼小銜接是在大班時才突擊進行的。
(×)11、幼兒社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過程是其社會性不斷完善并奠定部分人格基礎的過程。
(√)12、幼兒在與成人和陌生人交往的過程中不斷發展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13、良好的社會性發展對幼兒身心健康和其他方面的發展都具有重要影響。
(√)14、幼兒園應該多為幼兒提供自由交往和上課的機會,鼓勵他們自主選擇自由結伴。
(×)15、中大班的孩子與同伴發生沖突時應該主動請求老師幫忙。
(√)16、當幼兒與同伴發生矛盾時,教師應指導其嘗試用協商交換合作等方式解決沖突。
(×)17、對幼兒好的表現多給予全面的肯定和表揚,讓幼兒感到滿足和自豪。
(√)18、與幼兒有關的事情可以不征求他的意見,但教師要替幼兒考慮全面。
(×)19、支持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想法,其他問題都不重要。
(×)20、幫助幼兒感知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理解人們之間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