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教融合機制創新
1.建設明確各方合法利益的政策機制
各地方政府要依據國家政策,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和教育發展制定產教融合的政策和方案,制定具有權威性與強制性的保障產教融合各主體合法利益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人才培養機制、財政金融機制、科研成果轉化機制、質量評價機制。成立由政府主導,行業、企業、學校參與的產教融合機構,整合區域優勢,組織協調各方利益,優化環境,培育典型,發揮示范作用,形成良性循環。結合高職院校辦學特色和行業發展前景,制定有針對性的配套政策,從而形成明確各方合法利益的產教融合政策機制。
2.健全多渠道并舉的經費機制
健全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經費機制。改變政府單一投入的經費機制,發揮企業主體力量,吸引企業投入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在建設用地、財稅政策、成果轉化等方面給予激勵措施,擴大高校經費來源。同時,健全經費的使用和審核制度,加強資金的預算管理、資金的監督和績效評價。
3.建立完善的質量評價機制
政行校企要共同協商建立多主體參與的產教融合質量評價機制。評價指標要全面的涵蓋人才培養全過程。評價方法要科學化,采取定性與定量結合的方法。評價渠道要多樣化,企業評價、高校自我評價、第三方評價、社會評價等多渠道結合,保障評價的科學性。評價過程要高效化,要建設采用信息化的質量評價平臺,使過程更快速、高效。評價體系的系統化、科學化、多樣化、多渠道、高效化是保障產教融合優質、合理的基礎。
4.建立合作發展的運行機制
產教融合的落實需要建立由政府部門主導,學校、企業共同為辦學主體,依據產業需求開展人才培養的運行機制。政府要出臺政策,激勵企業加入產教融合,要加強對實踐場所建設、師資建設的投入。高職院校在產教融合過程中要把握好產和教的平衡,要尊重企業的主體地位,但也不能完全依賴企業。在專業設置課程建設方面要把握行業發展前沿、適應市場需求,合理配置資源,提高高職教育辦學效率。
二、產教融合教育管理模式創新
1.樹立開放辦學理念
只有樹立開放辦學的理念,推進產教融合,高職教育才能滿足產業創新和技術創新的需求。在產教融合教育管理上,可以借鑒國外的學習工廠,成立由行業、企業、學校共同組成校長負責制的董事會,重大事項由董事會共同商議決策,三方共同參與教學管理,確保各項措施有效落實。
2.轉變教育管理思維
高職院校必須轉變單一主體辦學模式的教育管理思維,應以行業企業現實需求為基礎,在充分有效調研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優勢,建設高水平骨干專業。專業設置要具有前瞻性、超前性,要積極主動對接前沿產業和新技術新技能,全方位樹立服務行業企業。
3.重構教學管理部門
構建一個由行業、企業、學校共同組成的教學管理部門,負責協調三方產教融合中的地位、責任義務、利益關系,負責整個教學流程的管理,制定面向所有教師的教學管理制度、教學監督反饋機制、教學評價體系。教學管理部門可以由行政部門、教研部門、校企合作部門等共同組成。行政部門負責日常的教學管理、服務,教研部門負責研究制定產教融合下的專業設置、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校企合作部門負責雙方的交流與溝通。
4.提升教育管理效能
根據產教融合的實際需求,對現有教育管理機構的整合要有法律依據,要解決原有職能部門交叉和重合的問題,尊重教學規律,注重社會服務能力的提升,為教學工作提供優質服務。各部門要各司其職、協調運行、提升效能。
三、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1.創新產教融合制度體系
通過法律法規確定企業的主體地位,校、企作為產教融合辦學模式的雙主體,依據企業崗位需求和人才培養規律共同確定專業建設方向,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和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依據企業實踐全過程制定教學制度、學員行為規范制度;以保證教學順利運轉,學生能適應崗位需求,掌握實踐技能。
2.創新產教融合資源整合模式
產教融合實踐教學資源建設可以在政府提供土地使用、稅收減免等政策支持的條件下,校企雙方整合資源,共同投資建設實踐場所。實踐場所既是企業的生產場所,也是學校的實踐教學場所。企業負責平時的維護、更新,學校為企業提供優秀的畢業生。
3.創新產教融合人才供需機制
通過產教融合,依據行業企業發展趨勢、當地經濟發展特點合學校辦學特色,確定產業人才需求方向,與企業共同確定專業設置合人才培養目標,形成動態人才供需機制,提高學生競爭優勢。
4.創新產教融合課程體系
打破依據知識結構設置課程體系的框架,依據生產全過程創新設置課程體系,使課程體系與產業具有關聯性。將課程內容與企業崗位需求相結合,學生學完一門課程就可以勝任某一類崗位。
四、產教融合師資培養創新
1.人才引進途徑創新
目前,高職院校人才引進,原則上不能招聘高校應屆畢業生。高職院校人才引進應以實踐技能為標準,要面向行業企業招聘實踐經驗豐富的高級技術人員,對于行業的大師、名家、技術能手,可適當降低學歷標準引進;入校后通過培訓進修提高學歷和教學能力。建立校企互兼互聘制度,做好兼職教師管理制度、激勵制度
2.雙師培訓模式創新
由教育主管部門主導建設面向全國的雙師培訓平臺,選拔一批行業前沿企業作為培訓基地并給與政策獎勵,每年向企業、高職院校征集培訓項目,制定培訓計劃;高職院校教師根據自身需要選擇培訓項目或預申報培訓項目。培訓后通過培訓考核、培訓基地反饋、培訓教師反饋等監督評估培訓質量,形成良性循環的師資培訓模式。
3.雙師團隊建設創新
開展“雙導師制”建設項目,鼓勵行業企業與學校教師合作建立“雙導師”教學團隊。雙方教師共同講授同一門課程,通過共同制定課程標準、備課、完成教學任務,增強團隊合作意識。開展“教師創新團隊”項目,鼓勵具有相近任務的行業、企業與學校教師組成創新團隊,共同開展科研、開發產品、完成項目,形成共同愿景,達成共同目標。開展“傳幫帶”活動,依據教師特長和實踐需要,開展“一幫一”活動;校內教師向企業教師傳授教學經驗,企業教師向校內教師傳授實踐技能。
4.師資建設機制創新
由行業、企業與學校教師共同制定雙師評價體系、雙師考核標準、良性的雙師激勵機制,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養、扎實專業知識、嫻熟職業技能、先進教育理念的雙師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