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健康技術推廣是衛生健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和建立完善分級診療制度的重要舉措,是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滿足人民群眾醫療服務需求的有效手段,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實際行動。
一、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傳承是衛生健康技術推廣的有效途徑
目前,衛生健康技術推廣主要采取短期集中培訓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存在學員互動少、到課率低、師資調配難、反饋不及時等缺點,最終導致培訓效率低、推廣效果不佳等問題。運用傳承方式推廣衛生健康技術,通過傳承人言傳(講授)身教(實踐),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向師承人傳授衛生健康技術,幫助師承人理解理論知識,指導師承人開展臨床實踐,確保師承人掌握并應用技術。相較于短期集中培訓的形式,傳承方式更有利于提升和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和責任心,更有利于學員牢固掌握和使用技術,是基層衛生健康技術推廣應用的有效途徑。
(二)傳承是基層衛生健康工作者學習的重要方式
基層醫務人員了解醫學新進展、新知識,提升自身醫療技術水平的愿望比較強烈。在傳統醫學(即中醫學和少數民族醫學)領域,基層工作者以傳承方式學習中醫藥技術的訴求較為突出,但機會較少;在現代醫學領域(即通常說的西醫學),傳承表現為在學歷教育、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等系統學習階段習得衛生健康知識和技術,基層工作者缺少其他方式學習機會。傳承方式豐富了基層衛生健康工作者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的途徑,為有志于學習掌握新技術、提升自我能力的醫務工作者創造了條件。
(三)傳承是提升基層醫療健康服務能力的可靠抓手
在緩解 “看病難、看病貴” 的問題上,關鍵和核心在于 “強基層”。當前 “看病難” 問題,是新時代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需求側升級、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又相對滯后、供需側雙向約束的結果。解決群眾 “看病難” 問題,要切實貫徹落實 “以基層為重點” 的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把更多的人才技術、新增資源、優惠政策向基層傾斜,逐步提升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衛生健康技術推廣傳承項目的根本目的就是將安全、可靠、有效、經濟、適宜的醫療健康技術資源下沉到基層,促進基層醫療健康服務能力的提升。
(四)傳承是對優秀醫藥思想理論和經驗技術的大力弘揚
衛生健康技術只有在使用中才具有生命力,只有在傳承中才能得到進一步創新和發展。但是,對標衛生健康工作目標以及基層醫療機構和人民群眾的需求,當前衛生健康技術推廣工作還有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中醫藥領域,目前我國一大批中醫藥專家進入高齡階段,對其理論、思想、專著等內容有迫切的傳承意愿,但受制于精力、人員、經費的限制,思想和成果未能被有效傳承,相當部分名老中醫專家面臨著 “后繼無人”“后繼乏人” 的窘境,搶救性工作迫在眉睫。開展衛生健康技術推廣傳承項目,可以將中醫藥名家的醫德、醫理、醫術進行整理研究,將西醫先進的技術及診療規范進行梳理,并搭建平臺將我國衛生健康行業的科研成果、特色理論、臨床經驗進行傳承和弘揚。
二、項目目標
項目遵循醫學理論和發展規律,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保持和發揮我國醫學特色和優勢,依托全國眾多衛生健康領域專家學者力量,面向基層衛生健康工作者開展衛生健康技術推廣傳承,加快衛生健康技術在基層的推廣應用。通過項目實施,逐步分批次、分層次確定衛生健康技術推廣傳承人和師承人,整理并推廣傳承人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積累探索傳承的有效方法和創新模式,系統性地將傳承人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向師承人傳授,并逐步將其成果共享至國家衛生健康技術推廣應用信息服務平臺(服務平臺網址:www.gjwsjkjstg.cn),供廣大衛生健康工作者和群眾共享,以實現推廣衛生健康技術,提高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的目標。
三、項目內容
(一)整理傳承人傳承教材
結合傳承人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全面分析整理傳承人臨床原始資料、學術資料,為每位傳承人編輯一本衛生健康技術傳承教材。對傳承人的典型病案進行整理,將這些病案(包括回顧性病案、前瞻性病案)錄入電腦形成電子病案留存研究。
(二)整理傳承人臨床診療方案
結合傳承人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重點選擇傳承人擅長治療的 3 - 5 個常見病、疑難病,對其學術思想、處方及技術方法等進行系統整理,開展研究,形成相應的診療方案和方法,推廣應用于臨床、科研或教學活動。
(三)整理傳承人影像資料
為每位傳承人整理編輯診治病證和講課的影像資料(如點評講解、診療手法、技術演示、講課內容等),并通過國家衛生健康技術推廣應用信息服務平臺予以推廣。
(四)推動形成傳承人技術產品
整理傳承人在長期臨床實踐中形成的組方合理、療效可靠、主治病證明確的藥方及獨特的診療技術等,整理研究匯編傳承人經驗,并對療效特別顯著的藥方、診療技術等開展深入研究,對接相關科研機構、企業,探索研發技術產品。
(五)向師承人系統推廣傳承人成果
傳承人通過面授(帶教)、病案分析、遠程指導、網課等形式向師承人開展衛生健康技術傳授教學。項目按照技術推廣內容、等級的不同分為半年、一年和三年等學習周期(表),師承人員需完成項目聯合辦公室規定的學習課程,并由傳承人進行考核。
(六)將成果共享至國家技術推廣應用信息平臺
將項目整理后的、具備向衛生健康或相關從業者進一步推廣應用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逐步上傳至國家衛生健康技術推廣應用信息服務平臺,使技術精準觸達需求人群,更好地保存和傳承。同時,將可供廣大群眾受用的養生保健、疾病預防、健康維護、慢病管理等知識上傳至國家衛生健康技術推廣應用信息服務平臺和其他相關網絡平臺,使其成果為社會共享。
四、傳承流程
全國衛生健康技術推廣傳承應用項目流程分為師承申請、師承審核、師徒匹配、傳承活動、出師考核等環節。
(一)師承申請
申請人員根據自身需求登錄國家衛生健康技術推廣應用信息服務平臺提出師承申請,在全國衛生健康技術推廣傳承應用項目報名模塊中提交相關材料,包括報名信息表(含個人簡歷)、學歷學位證書、醫師資格證書、職稱證書或相關技能證書等。師承申請也可由承辦單位統一組織。
(二)師承審核
承辦單位初步審核申請人員相關資質真實性、有效性,經主辦單位審核通過后,即取得師承人資格。
(三)師徒匹配
依據申請人員提交的申請意向,匹配項目傳承人專家庫中的資源,向項目傳承人提出建議,經傳承人同意后,簽訂師承關系合同書,建立師徒關系。
(四)傳承活動
按照傳承人和項目聯合辦公室共同制定的《傳承計劃》,傳承人通過會議、講座、面授、隨診、遠程指導等多種形式傳授衛生健康技術。
(五)出師考核
師承人員學習期間,需完成項目規定的學習內容,并向傳承人提交病案、學習筆記、讀書臨證心得、論文等材料,經傳承人認可后,由主辦單位頒發 “全國衛生健康技術推廣傳承應用項目師承證書”,傳承活動結束。
五、項目組織
(一)指導單位
國家衛生健康委流動人口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