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要求全行業全域標準全覆蓋,大發展。通過市場調研目前有企業單位仍存對標準化意識落后,有些企業自行其事,有標準不實行以及制定產品標準是故意降低水平,導制劣質產品存在屢禁不止,服務過程缺乏規范等問題。國家治理從“道”來看,一靠德治,二靠法治;從“器”來看,一是法律,二是標準,一硬一軟,一剛一柔,兩者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標準是國家治理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標準化是重要的國家的治理手段。為更好更快促進全行業全域標準化高質。我們需準確理解標準化的基本內涵。一、標準化是一項活動標準化不是一個孤立的事物,而是一個活動過程,主要是對實際問題或潛在問題確立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條款以及編制、發布和應用文件的過程。這是一個不斷循環、螺旋式上升的運動過程;每完成一個循環,標準的水平就提高一步,標準化對象也完成一次質的飛躍。同時,標準化還是一項有目的的活動,它可以有一個或更多特定的目的,以使產品、過程或服務具有適用性。這樣的目的可能是包括品種控制、可用性、兼容性、互換性、健康、安全、環境保護、產品保護、相互理解、經濟效益、貿易等。此外,標準化還是一項建立規范的活動,即通過對實際問題或潛在問題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條款來建立規范。 二、標準化的對象是需要標準化的主題在標準中采用了“產品、過程和服務”這一表述,旨在從廣義上囊括標準化的對象,宜等同地理解為諸如材料、元件、設備、系統、接口、記錄、程序、功能、方法或活動等;此外,標準化也可以限定在任何對象的特定方面,如可對鞋子的尺碼和耐用性分別標準化。這表明對于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共同的和重復發生的事物或概念,有必要找出它們的最佳狀態,制定成標準,加以統一,以便于它們得到優化或達到避免重復勞動、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三、標準化的領域是一組相關的標準化對象由于標準化可以存在于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所以標準化的活動領域不再僅僅局限于科學技術領域,而是擴展到經濟管理、安全衛生、環境保護等各個人類活動領域。例如工程、運輸、農業、量和單位均可視為標準化領域。四、標準化的內容是使標準化對象達到標準化狀態的活動標準化的內容就是對標準化對象的現實問題或潛在問題,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條款,并使其達到標準化狀態的全部活動及其過程,這包括制定、發布和實施標準。此外,運用簡化、統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組合化等標準化形式和方法來改造標準化對象,也是標準化活動內容的一個組成部分。 五、標準化的本質是統一標準化就是要在混亂中建立秩序,即在既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有序就是統一,標準化就是用一個確定的標準將對象統一起來。所以,標準化也是一種狀態,即統一的狀態、一致的狀態、均衡有序的狀態。六、標準化的目的是獲得最佳秩序開展標準化活動的目的在于追求既定范圍內事物的最佳秩序和概念的最佳表述,以期獲得最佳社會和經濟效益,即“最大的社會效益”。標準化的經濟效益是社會效益的重要部分和顯性部分,但并不是全部,它還應包括長期的、隱性的不可計算部分。甚至還存在局部經濟效益是負數,但社會效益很大,如在安全衛生、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標準化,其標準化活動也是有成效的。有序和獲得最大社會效益是標準化的出發點,也是衡量標準化活動的根本依據。全社會從上至下,深化標準化意識,全行業全領域加強標準體系建設,讓標準更好的服務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標準化強國!(作者:沈永,系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管理學碩士學位,人力資源碩士學歷,職業崗位能力研究專家)
聲明:公益傳播,侵刪;添加編輯微信(15666739999)入群共享內部資訊。
項目合作熱線:15666739999 微信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