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職業陪診員:做病人的“臨時家屬”
2021年,26歲女孩當醫院陪診的新聞,讓“醫院陪診”這一個職業走入公眾的視野。做醫院陪診都需要什么條件呢?健康時報記者此前咨詢了多家陪診機構,目前從事陪診職業的有護士、健康管理師及普通人。“陪診”,官方被定義為“社群健康助理員”,作為一個新職業,在2020年已經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式寫入職業分類。據《健康時報》
02:老年人能力評估師:“讀懂”老人健康需求
2021年3月,一位23歲女孩通過不斷的努力和積累,考取了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的相關資格證;同年6月,她進入了老年公寓就職,成為了專業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師。作為一名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她們需要整日與老人為伴,為他們量身定制專屬的護理方式。據《三湘都市報》
03:老年上門助浴師:讓老人舒服且有尊嚴
2021年,助浴服務逐漸走入人們視野。出生于1994年的助浴師晏楊俊祺,每次幫老人洗澡前準備充氣浴槽、水管、塑料套、中藥包、搓澡巾、溫度計等,每次他總會想起把他帶大的姥姥、姥爺——一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會責任感,推動著許多像晏楊俊祺這樣的年輕人,成為老人晚年生活質量的守護者。據@新華每日電訊
04:呼吸治療師:重癥監護室里的新職業
呼吸治療師,既非醫生,也非護士。2020年2月,這一職業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他們的存在對病人來說至關重要,很多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在醫治過程中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危及生命,通過外在的設施設備幫助病患渡過困難期尤為重要,因此,專職的呼吸治療師已經成長為一個迫切需要的職業。據微博@CGTN記者團
05:出生缺陷防控咨詢師:新生兒的“命運質檢員”
2020年,出生缺陷防控咨詢師成為新職業,并被稱為新生兒人生起點的“命運質檢員”。正在參與相關課程培訓的“95后”技師王建在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表示,“若能夠在孩子出生之前發現異常并及時解決問題,無論對家庭、對個人都有好處,同時也減輕了社會的負擔。” 據@南方都市報短視頻官方微博
06:康復輔助技術咨詢師:讓功能障礙者重獲尊嚴
“當一個常年在床上生活的孩子,借助我做的產品能夠坐起來,平視地看黑板上課時,心里特別滿足。”今年31歲的邱睿錚從事康復輔助技術工作已經6年,共幫助了2000多位功能障礙者。在他看來,康復輔助技術咨詢師不僅要掌握醫學、工學、力學等知識,熟悉各類康復輔助技術產品的特點,更要有一顆關愛功能障礙者的愛心。據微博@南京殘聯
07:社區網格員:4年寫20萬字民情筆記
江蘇淮安的紀鳳蘭是洪澤高良澗街道的一名基層網格員,四年時間,她寫下了十多本共計約20萬字的民情筆記。每本筆記都密密麻麻地記錄了日常工作中接到的各類求助事件和自己的工作心得。紀鳳蘭說,寫筆記是擔心有時候忙會忘記遇到的問題,自己是農民出身,會寫他們的喜怒哀樂,會為他們的開心而笑。據微博@貳河視頻
08: 剝蝦師:6年年均吃4噸小龍蝦
江西彭澤,工作于小龍蝦工廠的金先生,做品蝦師6年,年均吃4噸小龍蝦。金先生說這些年品鑒過40多種口味的小龍蝦,特殊口味包括芥末味、陳皮味、玫瑰味、檳榔味等,通過品嘗各種口味的小龍蝦,對符合大眾口味的產品提供銷售意見。據@海客新聞
09:水果測糖師:讓消費者吃到高品質水果
隨著陽光玫瑰在線上熱銷,在各環節標準化、提質增效的同時,催生出一批“測糖師”等新職業。95后云南大理小伙大學畢業后回村,堅持給陽光玫瑰葡萄“測糖”,日測葡萄2000串。幫助果農銷售陽光玫瑰,成為農民“致富好幫手”。他表示,糖度達到16以上,此時可以聞到“濃郁而清甜的玫瑰香氣”時,才放到網上售賣。據微博@春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