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國新辦就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有關舉措舉行發布會。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吳禮舵表示,人才隊伍建設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多層次服務的一個重要舉措,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養老服務領域人才培養力度。指導技工院校開設康復保健、健康與社會照護等專業,推進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根據養老服務機構用工需求和培訓機構開展相關領域培訓的情況,制定并公布職業技能培訓需求指導目錄和職業培訓機構目錄,給想參加到養老服務行業領域的勞動者提供自主選擇。
二是不斷完善養老服務領域人才評價機制。在2022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中,明確養老護理員、健康照護師、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等一批與養老服務相關職業的定義、主要工作任務等,頒布相關國家職業標準,規范從業行為。鼓勵養老企業自主開展從業人員技能等級評價,遴選發布相關領域社會評價機構,開展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目前,全國已有3000多家單位備案開展相關職業的技能等級認定工作。此外,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參加護理學、康復醫學等方面的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或職稱評審,實現能力水平提升。
三是大力促進養老服務人員就業。落實就業政策,對養老服務企業吸納就業的,按規定給予稅收優惠、創業擔保貸款、職業培訓補貼、社會保險補貼等政策,鼓勵企業吸納更多重點群體就業;優化公共就業服務,開展全年不斷檔、月月有招聘、處處有服務的基本公共就業服務模式,促進養老服務領域用工需求和勞動者求職相互匹配。同時,還積極培育養老服務領域的勞務品牌,目前已經培育了500多個養老服務勞務品牌,帶動700多萬人高質量充分就業。
吳禮舵指出,下一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重點在兩個方面發力,一是會同民政部研究設立養老服務專業技術類的新職業,研究建立養老服務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制度,進一步暢通其職業發展通道。二是會同民政部,在摸清養老領域用工需求、崗位缺工情況的基礎上,推行“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的項目化培訓模式,力求培養更多專業化、職業化的養老服務人員,促進養老服務人才梯次發展。
針對養老服務領域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還進一步補充強調,按照這次《意見》的要求,正在加快研究建立養老服務專業技術人才制度,這樣養老服務人才就有兩條線,一條就是現在已經有的技能人才制度,另外一條就是即將建立的專業技術人才制度。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這兩條線可以相互轉化,通過進一步加強人才評價,打通養老服務人才的職業上升通道。
(大眾新聞記者 董婉婉 北京報道 策劃 婁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