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心理干預
一、單選題
1.當事人將某一創傷(事件或生活境遇)認知或體驗為遠遠超出自己當下資源及應對機制的無法忍受的困難狀態一般稱為:
A.情感危機
B.環境危機
C.社會危機
D.個人危機
答案:D
2.嚴重威脅和破壞社會基本價值觀和行為準則體系的重大事件,政府要在時間、壓力和不確定性極高的情況下做出關鍵決策,力挽狂瀾。否則后果不堪設想。發生此類事件一般稱為:
A.社會群體危機
B.嚴重危機
C.環境危機
D.個人危機
答案:A
3.危機爆發的時間、規模、態勢、深度等都不可預見是指心理危機的:
A.隨意性
B.意外性
C.緊迫性
D.破壞性
答案:B
4.危機導致的破壞能量迅速釋放,若不及時控制,后果將不堪設想,是指心理危機的:
A.隨意性
B.意外性
C.緊迫性
D.破壞性
答案:C
5.在人生發展的重大轉折期,人格發展不成熟的人尤其容易發生異常反應是指:
A.發展性危機
B.情境性危機
C.生存性危機
D.環境性危機
答案:A
6.任何改變都會帶來壓力,嚴重時也可能帶來危機,是指:
A.生存性危機
B.環境性危機
C.發展性危機
D.情境性危機
答案:C
7.指當事人生活中所發生的異常事件,對這樣的事件,當事人不可能以任何方式加以預見和控制,是指:
A.發展性危機
B.情境性危機
C.生存性危機
D.環境性危機
答案:B
8.恐怖襲擊、空難、強奸、嚴重事故、目睹他人意外死亡等屬于:
A.生存性危機
B.環境性危機
C.發展性危機
D.情境性危機
答案:D
9.諸如目的、責任、獨立、自由、獻身等重大性事務所引起的內心沖突與焦慮是:
A.生存性危機
B.環境性危機
C.發展性危機
D.情境性危機
答案:A
10.由自然的或人為造成的災難降臨到某個人或某群人身上,這些身陷其中的人反過來又影響周遭的人,這是:
A.生存性危機
B.環境性危機
C.發展性危機
D.情境性危機
答案:B
11.急性心理應激反應是:
A. 急性應激事件后人的異常反應
B. 急性應激事件后人的超常反應
C. 急性應激事件后人的正常反應
D. 急性應激事件后很少發生
答案:C
12. 急性心理應激反應源于人的:
A. 條件反射
B. 自我保護機制
C. 災難化相像
D. 不合理認知
答案:B
13. 從危機中恢復到之前的正常狀態:
A. 需要一個時間過程
B. 馬上即可恢復
C. 無法恢復
D. 危機解除立即可恢復
答案:A
14.在暫時的震驚之后,出現混亂、害怕、恐懼、沮喪、 麻木、懷疑、悲傷、絕望、無助、羞愧、易怒等不同情緒,這屬于:
A.不合理認知
B.急性應激反應
C.條件反射
D.不合理信念
答案:B
15.急性應激反應的行為特點是:
A.故作鎮定
B.行為反常和失控
C.沒有太大改變
D.內心反應劇烈,行為沒有變化
答案:B
16 危機干預的最高目標是
A.確定需要緊急處理的問題
B.幫助當事人制定一個明確而切實可行的目標及特別的行動和時間表
C.幫助當事人獲得新的應付技能,促進癥狀的明顯改善
D.幫助當事人度過危機,恢復心理健康并實現促進成長
答案:D
17.當情緒、想法和行為都不能表達時,這些多余的能量就以( )來代替了
A.病癥的形式
B.運動的形式
C.夢境的形式
D.暴力的形式
答案:A
18.關于心理危機急性心理應激障礙反應的時間過程,描述正確的是:
A.2-4周內
B.4-6周內
C.6-8周內
D.8-10周內
答案:C
19.創傷后應激障礙心理危機反應的時間過程,描述正確的是:
A. 4-6周內
B. 4-6周后
C. 6-8周內
D. 6-8周后
答案:D
20.創傷后應激障礙簡稱為:
A.PTSD
B.PSTD
C.PTSB
D.PSTB
答案:D
21.閃回,夢魘,侵入性思維和記憶是創傷后應激障礙的( )癥狀:
A.侵入性/再現經歷癥狀
B.回避性癥狀
C.過度喚醒癥狀
D.解離體驗
答案:A
22.睡眠減少,肌肉緊張,易激怒,注意力渙散是創傷后應激障礙的( )癥狀:
A.侵入性/再現經歷癥狀
B.回避性癥狀
C.過度喚醒癥狀
D.解離體驗
答案:C
23.去人格化和去現實化、恍惚狀態、隔開或認知情感的脫離、遺忘或時間缺失、身份轉換或困擾等,都是( )的表現
A.侵入性/再現經歷癥狀
B. 回避性癥狀
C. 過度喚醒癥狀
D. 解離體驗
答案:D
24.危機的評估基于:
A. 當事人的主觀感受和干預者的客觀觀察與判斷
B. 干預者的主觀感受和當事人的客觀觀察與判斷
C. 當事人的客觀觀察與判斷
D. 干預者的的主觀感受
答案:A
25.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A. 評估當事人能動性水平并選擇不同的危機干預策略
B. 評估當事人能動性水平并使用標準統一的危機干預策略
C. 干預開始時就要完成評估
D. 干預開始時不評估,在結束時做評估
答案:A
26.危機評估中情感嚴重性量表得分為5分,則表示:
A. 輕微受損,有短暫的、相對于環境稍有夸張的消極情感體驗
B. 低度受損,相對于環境稍有夸張的消極情感體驗,其延續時間不斷加長
C. 中度受損,長時間體驗到強烈的消極情緒,情緒需努力才能控制
D. 高度受損,情感體驗明顯與環境不匹配,消極情緒的爆發不是當事人的意志努力能控制的
答案:B
27.危機評估中行為嚴重性量表得分為6分,則表示:
A. 輕微受損,偶爾表現出無效的應對行為
B. 低度受損,偶爾表現出無效的應對行為
C. 中度受損,當事人應對行為無效,甚至是適應不良的
D. 高度受損,當事人應對行為反倒使危機情境趨于惡化
答案:C
28.關于危機干預表述錯誤的是:
A.危機干預是在時間、地點、空間確定條件下,緊急采用的心理治療技術
B.危機干預是指采取某些措施改善危機情景,幫助當事人轉危為安,重獲心理控制和自主性
C. 危機干預它是在預防自殺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自殺預防的延伸
D. 對有自殺念頭或正在實施自殺的人,確保當事人及有關人員的生命安全是全部危機干預工作的首要任務
答案:A
29.處理危機事件是( )的主要負責:
A.危機干預熱線、110、消防隊
B.心理救援隊、醫療急救中心
C.精神病院、社區及家庭
D.以上都是
答案:D
30.嚴重的急性精神病發作者屬于:
A.有能動性
B.有少部分能動性
C.有較多能動性
D.喪失能動性
答案:D
31.關于自殺的相關因素,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A. 一般來說,自殺隨年齡遞增而遞減
B. 20—24歲,男性﹥女性;65歲以上,女性﹥男性
C.社會階層與:社會底層﹥ 社會高層﹥社會中層
D.季節性: 國際上自殺冬季較高;國內以春季居多
答案:C
32.自殺干預策略有:
A. 與當事人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
B. 穩定當事人的極端情緒
C. 探尋自殺行為的動機
D. 以上皆是
答案:D
33.自殺干預的基本助人技巧,描述錯誤的有:
A. 保持冷靜并共情地傾聽
B. 直接與當事人討論自殺問題
C. 陪伴,有自殺風險時絕不能讓其獨處并拖延時間
D. 盡可能不轉移自殺工具,以免刺激當事人
答案:D
34.對于社會管理者,預防自殺的策略不包括:
A. 增加衛生、社會服務的經濟支持
B. 整體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包括減少失業
C. 政策上嚴格有效地限制酒、藥物的濫用
D. 為當事人的自殺危險保密不得“告發”他們
答案:D
35.喪失是指:
A. 源于生命規律和人在生活中做出的選擇取舍
B. 源于生命中一些不可預測性和突發性的事件
C. 源于人的預期,并沒有真正發生,也不一定真正出
D. 以上皆是
答案:D
36.以下關于喪失錯誤的說法是:
A. 離婚無論對成人還是兒童而言都是毀滅性的
B. 相對年輕時候,老年人經歷更多喪失
C. 年輕人不會經歷喪失
D. 對父母、兄弟姐妹及好友的死亡,不同的年齡階段對居喪的反應有所不同
答案:C
37.關于復雜悲傷和哀悼反應,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 當一個人不能對喪失進行哀悼時,會出現延遲的或長期悲傷的可能性。當死亡屬于非正常性死亡或創傷性死亡時,這種幾率就成指數性增長
B. 出現復雜悲傷和哀悼反應的心理動力為:個體拒絕、抑制或避免喪失的各個方面;個體設法保住并避免放棄已失去的愛人
C. 復雜悲傷和哀悼反應的具體表現:連續不斷的痛苦懷念、劇烈的分離焦慮痛楚、強烈的干擾思想、不斷增長的孤獨感和空虛感、過分回避與死者相關的事務、對個人活動喪失興趣、超過一年時間的睡眠、飲食和其他日常生活模式紊亂
D. 不需要PTSD治療與哀傷輔導同時進行
答案:D
38.對居喪者實施哀傷的心理教育,錯誤的做法是:
A. 幫助居喪者了解什么是正常的哀傷行為,接受正常的哀傷反應
B. 告訴他居喪是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特別體驗
C. 要教育當事人壓抑悲傷,以免情緒失控
D. 通過傾訴或淚水的方式充分釋放哀傷
答案:C
39.電話心理危機干預的優勢不包括:
A. 方便性、及時性、匿名性、可控性、省錢
B. 對干預者的語言影響力更強
C. 治療的有效性、與社會支持系統的聯結性
D. 干預者的匿名性、會診性、可主動回訪性等
答案:B
40.危機干預與普通咨詢的不同之處在于:
A.兩者助人自助的本質不同
B.基本工作態度不同
C.基本工作內容不同
D.完成目標的時間比較有限,快速的三維評估,而非全面的診斷性評估
答案:D
41.當事人將某一創傷(事件或生活境遇)認知或體驗為遠遠超出自己當下資源及應
對機制的無法忍受的困難狀態一般稱為:
A.情感危機
B.環境危機
C.社會危機
D.個人危機
答案:D
42.嚴重威脅和破壞社會基本價值觀和行為準則體系的重大事件,政府要在時間、壓
力和不確定性極高的情況下做出關鍵決策,力挽狂瀾。否則后果不堪設想。發生此類
事件一般稱為:
A.社會群體危機
B.嚴重危機
C.環境危機
D.個人危機
答案:A
43.危機爆發的時間、規模、態勢、深度等都不可預見是指心理危機的:
A.隨意性
B.意外性
C.緊迫性
D.破壞性
答案:B
44.危機導致的破壞能量迅速釋放,若不及時控制,后果將不堪設想,是指心理危機
的:
A.隨意性
B.意外性
C.緊迫性
D.破壞性
答案:C
45.在人生發展的重大轉折期,人格發展不成熟的人尤其容易發生異常反應是指:
A.發展性危機
B.情境性危機
C.生存性危機
D.環境性危機
答案:A
46.任何改變都會帶來壓力,嚴重時也可能帶來危機,是指:
A.生存性危機
B.環境性危機
C.發展性危機
D.情境性危機
答案:C
47.指當事人生活中所發生的異常事件,對這樣的事件,當事人不可能以任何方式加以
預見和控制,是指:
A.發展性危機
B.情境性危機
C.生存性危機
D.環境性危機
答案:D
48.恐怖襲擊、空難、強奸、嚴重事故、目睹他人意外死亡等屬于:
A.生存性危機
B.環境性危機
C.發展性危機
D.情境性危機
答案:B
49.諸如目的、責任、獨立、自由、獻身等重大性事務所引起的內心沖突與焦慮是:
A.生存性危機
B.環境性危機
C.發展性危機
D.情境性危機
答案:A
50.由自然的或人為造成的災難降臨到某個人或某群人身上,這些身陷其中的人反過
來又影響周遭的人,這是:
A.生存性危機
B.環境性危機
C.發展性危機
D.情境性危機
答案:B
51.急性心理應激反應是:
A.急性應激事件后人的異常反應
B.急性應激事件后人的超常反應
C.急性應激事件后人的正常反應
D.急性應激事件后很少發生
答案:C
52.急性心理應激反應源于人的:
A.條件反射
B.自我保護機制
C.災難化相像
D.不合理認知
答案:B
53.從危機中恢復到之前的正常狀態:
A.需要一個時間過程
B.馬上即可恢復
C.無法恢復
D.危機解除立即可恢復
答案:A
54.在暫時的震驚之后,出現混亂、害怕、恐懼、沮喪、
麻木、懷疑、悲傷、絕望、
無助、羞愧、易怒等不同情緒,這屬于:
A.不合理認知
B.急性應激反應
C.條件反射
D.不合理信念
答案:B
55.急性應激反應的行為特點是:
A.故作鎮定
B.行為反常和失控
C.沒有太大改變
D.內心反應劇烈,行為沒有變化
答案:B
56 危機干預的最高目標是
A.確定需要緊急處理的問題
B.幫助當事人制定一個明確而切實可行的目標及特別的行動和時間表
C.幫助當事人獲得新的應付技能,促進癥狀的明顯改善
D.幫助當事人度過危機,恢復心理健康并實現促進成長
答案:D
57.當情緒、想法和行為都不能表達時,這些多余的能量就以( )來代替了
A.病癥的形式
B.運動的形式
C.夢境的形式
D.暴力的形式
答案:A
58.關于心理危機急性心理應激障礙反應的時間過程,描述正確的是:
A.2-4周內
B.4-6周內
C.6-8周內
D.8-10周內
答案:C
59.創傷后應激障礙心理危機反應的時間過程,描述正確的是:
A. 4-6周內
B. 4-6周后
C. 6-8周內
D. 6-8周后
答案:D
60.關于危機轉移狀態,描述錯誤的是:
A.危機事件看似被解決了,但其實根源仍在(遭回避或壓抑)
B.平時狀態正常,一旦遭遇新壓力源時就爆發(觸碰到危機轉移點)
C.危機轉移點的出現總體來說是突然的、戲劇性的、極具爆發力的
D.危機轉移狀態一定會有創傷后應激障礙
答案:D
二、多選:每題2分
1.心理危機的三要素包括:
A.存在有重大心理影響的事件
B. 引起急性情緒擾亂或認知、行為、軀體等方面的改變,但又均不符合任何精神病的診斷
C.當事人用平常解決問題的手段暫時不能應對或應對無效
D.日常工作壓力
答案:ABC
2.心理危機的意外性指:
A. 危機爆發的時間不可預見
B. 危機爆發的規模不可預見
C. 危機爆發的態勢不可預見
D. 危機爆發的深度不可預見
答案:ABCD
3.除了意外性和緊迫性之外,任何一種危機還具有以下特點:
A.破壞性
B.隨機性
C.持續影響性
D.高聚焦性
答案:ACD
4.應該性危機領域包括:
A.發展性危機
B.情境性危機
C.生存性危機
D.環境性危機
答案:ABCD
5.發展性危機一般發生在以下哪些階段:
A. 老年期
B. 大學畢業步入社會
C. 青春期
D. 初為人母
答案:ABCD
6.情境性危機的發生是:
A.偶然的、突發的,
B.令人震驚并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
C.環境污染造成的
D.人生重大轉折期的危機
答案:ABD
7.生存性危機會產生:
A. 青春期的孤獨感
B. 中年期的挫敗感
C. 成年期的成就感
D. 老年期的虛度感
答案:ABD
8.環境性危機一般會發生在:
A. 戰爭
B. 火山、海嘯
C. 流行病
D. 目睹他人死亡
答案:ABC
9.危機中的人主要的情緒特點是:
A.極端的負面情緒
B.情緒失控
C.情緒失調
D.情緒平穩
答案:ABC
10.危機中的人主要的認知特點是:
A.情緒失調
B.認知狹窄
C.局限于問題和困難
D.看不到其他可能性、資源和希望
答案:BCD
11.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應對機制暫時都受到了打擊表現為:
A. 否認、注意力不集中
B. 危機情景再現
C. 失去信心、內疚自責
D. 喪失安全感
答案:ABCD
12.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癥狀有:
A. 侵入性/再現經歷癥狀
B. 回避性癥狀
C. 過度喚醒癥狀
D. 解離體驗
答案:ABCD
13.危機定義的內涵與延伸包括:
A.危機對于危機當事人而言既意味著危險,又蘊藏在機會.
B.危機的持續時間一般是有限的,但卻可以轉化為一系列反復發作的危機轉移點。
C.危機常伴有情緒失衡和生活紊亂。
D.危機的解決與危機干預工作者的人格成長交互影響。
答案:ABCD
14.危機的評估圍繞( )方面展開
A. 情感活動
B. 行為活動
C. 人際關系
D. 認知活動
答案:ABD
15.危機干預評估應評估當事人對危機情境的:
A. 應對機制、能動性水平
B. 個人擁有的資源、社會支持系統
C. 自殺或殺人的可能性
D. 危機前后功能活動的比較
答案:ABCD
16.危機評估認知嚴重性量表中度受損,表現為:
A. 注意力偶爾不能集中
B. 關于危機事件的思維的自控力下降
C. 在問題解決及決策方面經常感到困難
D. 當事人對危機事件的感知和解釋在某些方面可能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
答案:ABCD
17.自殺的基本特點包括:
A. 自殺導致死亡
B. 自殺是故意的
C. 自殺是自我采取行動或針對自我的
D. 自殺不可能是間接的或被動的
答案:ABC
18.根據中國自殺的流行病學特點:
A.年輕女性自殺死亡率高于男性
B.農村死亡率高于城市3—4倍
C.20—35歲的農村年輕婦女是自殺高發群體
D.60歲以上的農村老年人是自殺高發群體
答案:ABCD
19.自殺的高危險因素包括:
A. 顯示自殺或殺人的沖動和嚴重意向
B. 家庭中其他人有自殺、傷害的威脅、虐待他人
C. 有自殺史
D. 已經規劃好一個詳細而精確的計劃
答案:ABCD
20.對自殺的干預策略包括:
A. 建立社會支持系統(情感、救援資源、醫療等)
B. 啟發認知和行為變通,去除選擇的唯一性
C. 制定可操作計劃,并獲得當事人的承諾
D. 教育、責備、勸告、評價或說教當事人
答案:ABC
三、判斷題
1.危機發生 48 小時后是進行嚴重事件晤談的最理想的時間()
A.正確
B.錯誤(答案)
2.音樂治療已經發展成為集音樂、心理、醫學等學科的交叉技術()
A.正確(答案)
B.錯誤
3.眼動脫敏技術方法簡單快速,但常常對治療者產生較大的副作用()
A.正確
B.錯誤(答案)
4.舞蹈治療真正開始幫助人們處理困擾,最早要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A.正確(答案)
B.錯誤
5.滿貫療法和系統脫敏法都屬于行為治療方法()
A.正確(答案)
B.錯誤
6.沖擊療法可以很有成效地治療一些過度的恐懼()
A.正確(答案)
B.錯誤
7.認知重建法對于 PTSD 的特殊人群基本沒有什么效果()
A.正確
B.錯誤(答案)
8.和使用其他常見的治療方式相比,使用延長暴露治療法的人產生創傷后應激障礙的 可能性更小()
A.正確(答案)
B.錯誤
9.古希臘就有“音樂為人類靈魂妙藥” 的記載()
A.正確
B.錯誤(答案)
10.繪畫治療法只適合個人治療,不適合集體治療()
A.正確
B.錯誤(答案)
11.游戲療法通常適合 3 歲以下的小孩的治療()
A.正確
B.錯誤(答案)
12.心理劇的創始人是弗洛伊德()
A.正確
B.錯誤(答案)
13.海斯認為,當人們竭力想控制自己的思維的時候,很難去思考生命真正的大事() A.正確(答案)
B.錯誤
14.舞蹈療法就是在咨詢師的指導下跳舞()
A.正確
B.錯誤(答案)
15.ACT(接受與實現療法)最早運用于創傷后治療()
A.正確(答案)
B.錯誤
16.安全島技術是一種用想象法改善自己行為的技術()
A.正確
B.錯誤(答案)
17.在臨床上,認知療法適用于各種神經癥,但主要是用來治療抑郁癥() A.正確(答案)
B.錯誤
18.在團體治療中,任何事情都可能成為治療成功的因素()
A.正確(答案)
B.錯誤
19.通常群體危機干預的重點是暴露于嚴重創傷的人群()
A.正確(答案)
B.錯誤
20.團體心理治療最早可以追溯到 1905 年()
A.正確(答案)
B.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