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可以將職業技能定義為,它是按照國家規定的職業標準,通過政府授權的考核鑒定機構,對勞動者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進行客觀公正、科學規范地評價與認證的活動。職業技能,即指學生將來就業所需的技術和能力。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職業技能是能否順利就業的前提。根據《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關于“加強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精神,調動學生學習職業技能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提高職業技能就顯得尤為重要。
職業技能是指在職業分類基礎上,根據職業的活動內容,對從業人員工作能力水平的規范性要求。它是從業人員從事職業活動,接受職業教育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的主要依據,也是衡量勞動者從業資格和能力的重要尺度。職業標準除包括知識要求和技能要求外,還包括職業環境與條件、教育水平、職業道德等內容。國家職業標準包括職業概況、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鑒定比重表四個部分,其中工作要求為國家職業標準的主體部分。
教育人士認為,掌握一門專業技能是就業的根本,也是順利就業的途徑之一。與大學本科專業相比,雖然專業技能學校的學生學期短,但掌握的技能卻是大學生難以學到的,這就需要開設專業技能課,了解市場需求,開設適合市場需求的專業。如我院開設的職業技能培訓,大大開拓了學生的就業市場。近年來,大學生就業普遍存在就業力不足的問題,工作能力離準員工相差甚遠,我認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目前的學歷教育著重于培養學生的理論基礎,在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專業實踐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并且大學生對于專業技能與動手能力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尚處于一種無意識狀態,缺乏主動性。一方面高校不能提供足夠的實踐機會;一方面大學生缺乏主動實踐的熱情,雙重影響下的大學畢業生如何能受企業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