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面對面活動
大家好,我叫李中廷,從事職業技能培訓領域,目前鑒定中心與研究院經營還能維持,疫情折騰了三年,很多人無奈選擇了躺平,人們放棄了努力工作的目標,而選擇通過縮小自身欲望來緩解生存壓力。這也導致我這個領域影響比較大,這三年的時間我也一直努力的在探索新職業的項目基建,陸續完成了新職業分類信息網、教務系統開發、檢索工具、公共學習平臺的開發,并配套完成了75個專業的立項、課程、題庫開發。可以讓全國廣大青年在就業前充分了解與其就業崗位要求相適應的文化知識、操作技能、職業道德等,讓其具備就業的必要條件,這對緩解用工荒和促進就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的信息量非常的全面,在我從事的領域,給各位領導簡單匯報一些小想法,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青年就業權益的保障、青年就業環境的優劣、青年就業服務的完善等是衡量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質量的“試金石”。聚焦青年就業權益、壓實青年就業維權責任,才能形成兜底效應,提升青年在城市的就業安全感。
“從實習、求職、就業、入職,技能培養”青年需要的是安全感,每一位應屆畢業的學生,都希望“畢業和就業實現無縫銜接”政府必須認識到產業集聚所塑造的高收入機會,是城市吸納青年的基本動因,因此要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和青年晉升通道,建立科學合理的青年評價機制和獎勵機制,促進更多高校畢業生、技能型人才等青年群體邁入中等收入群體行列。為了讓青年得到切身獲得感,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展普惠性青年就業幫扶項目等,拓展城市青年發展崗位、立業空間、創客空間。
辦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
另外一個角度,青年人在就業初期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公待遇,就業維權無疑是一項剛性需求。針對各類線上線下招聘活動,高校和人社部門要嚴格審查用人單位用人資質、經濟實力,對招聘信息進行審核、監管,從根本上為青年人就業排除風險。一些青年人在參加企業招聘或公務員考試時,會輕信有些機構的“保過”承諾,“黑中介”便利用學生這種走捷徑的心理大肆行騙。對此,執法部門要堅決貫徹“嚴格執法”的原則,凈化各大第三方招聘平臺的虛假信息,對暴露的重點就業問題,如“黑中介”等亂象要展開強力整治。打消青年人對就業公平的疑慮,營造青年城市“宜業”安全感,讓青年人充滿信心來到城市發展。
其次,要深入分析待業、就業青年的發展需求和困惑疑慮,配合相關部門加強政策宣傳,號召社會關注新職業群體的就業勞動權益保障。維護好青年人合法權益,是他們在城市生活的基礎,而創造更多的就業創業機遇,才能讓年輕人扎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