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發展是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支撐;是提高企業競爭能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基礎;是實現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的重要保障。
2010年10月20日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意見》(國發〔2010〕36 號)意見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培訓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職業培訓體系初步建立,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培訓規模不斷擴大,勞動者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得到不斷提高,對促進就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職業培訓工作仍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需要,職業培訓的制度需要進一步健全、工作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針對性和有效性需要進一步增強。為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全面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加快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2018年5月3日國務院關于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國發〔2018〕11號)意見指出:職業技能培訓是全面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緩解技能人才短缺的結構性矛盾、提高就業質量的根本舉措,是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推進供給側結構
性改革的內在要求,對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進制造強國建設、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經濟邁上中高端具有重要意義。
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方案》指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位置。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服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需要,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優化學校、專業布局,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和育人機制改革,以促進就業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2019年5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國辦發〔2019〕24號 )《方案》明確:2019年至2021年,持續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提高培訓針對性實效性,全面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到2021年底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達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30%以上。
2020年10月30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實施2020年職業技能提升攻堅行動》(人社部函〔2020〕105號)行動指出:提高培訓針對性實效性。堅持就業導向,緊密圍繞勞動者就業需求、企業用人需求,引導培訓資源向市場急需緊缺、企業生產需要、安全生產必需、新職業新業態領域職業培訓聚集。加大急需緊缺職業、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以及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各類職業技能培訓。聚焦就業重點群體,為企業在崗職工、困難企業轉崗職工、失業人員、農民工、未就業大學生和貧困勞動力等提供技能培訓服務。
2021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同意,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人社部發〔2021〕102號)《規劃》指出: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是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促進擴大就業的重要舉措,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規劃》提出,到2025年,要實現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更加完善,共建共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更加健全,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職業技能培訓服務更加有效等目標。《規劃》提出五項重點任務,健全完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提升職業技能培訓供給能力,提高職業技能培訓質量,完善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