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師的工作是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的深度結合,每個環節都需兼顧專業性與兒童護理的特殊性。以下從接診到愈后管理的全流程,結合具體案例與操作細節展開說明:
-
望診重點
▶ 面色:青色主驚風(如高熱驚厥前兆),黃色主脾虛(如長期挑食兒童)
▶ 舌苔:地圖舌提示脾胃陰虛(舌面不規則剝脫),厚膩苔提示濕濁內停(如積食)
▶ 指紋(適用于 3 歲以下):食指三關(風、氣、命)紋路青紫達氣關,提示邪氣入里(如感冒加重)
-
切診技巧
▶ 手部脈象:兒童寸口脈短小,以 “一指定三關” 法輕觸,浮脈主表證(感冒),滑脈主痰濕(咳嗽有痰)
▶ 腹部觸診:順時針輕揉臍周,若觸及條索狀硬結,提示宿便堆積(常見于便秘兒童)
-
食積型發熱(常見 3-6 歲)
▶ 主穴:清胃經(拇指掌面近掌根推向指尖,300 次)、揉板門(大魚際中點揉 200 次)
▶ 配穴:退六腑(前臂尺側肘推向腕,200 次)清虛熱,摩腹(順時針繞臍摩 5 分鐘)助消積
▶ 操作邏輯:胃經與板門雙向調節胃腸蠕動,退六腑與摩腹形成 “清熱 + 通腑” 組合
-
肺氣虛型反復感冒(常見幼兒園兒童)
▶ 主穴:補肺經(無名指掌面由指尖推向指根,200 次)、捏脊(從長強至大椎提捏 5-7 遍)
▶ 配穴:揉足三里(外膝眼下 3 寸揉 150 次)健脾益氣,擦肺俞(背部第三胸椎旁開 1.5 寸橫擦至發熱)固表
手法類型
|
操作要點
|
力度控制
|
頻率范圍
|
適用場景
|
推法
|
直線單向推動,指腹貼緊皮膚
|
力度滲透至皮下組織
|
150-200 次 / 分鐘
|
解表(如推三關)
|
揉法
|
指端帶動皮下組織做環形運動
|
輕而不浮、重而不滯
|
120-160 次 / 分鐘
|
健脾(如揉中脘)
|
捏脊
|
三指提捏皮膚,每 3 捏加 1 個提拉動作
|
以兒童能耐受的輕微痛感為度
|
3-5 次 / 療程
|
增強免疫力
|
摩腹
|
手掌順時針繞臍做環形摩動
|
僅帶動皮膚表層
|
60-80 次 / 分鐘
|
便秘、消化不良
|
-
新生兒撫觸(0-28 天)
▶ 室溫控制 26-28℃,操作前搓熱雙手,介質選用橄欖油
▶ 重點:胸部交叉撫觸(促進呼吸功能)、腿部捋順按摩(緩解腸脹氣)
▶ 禁忌:囟門處禁用按壓,每次操作不超過 10 分鐘
-
高熱患兒推拿(體溫≥38.5℃)
▶ 先執行物理降溫(溫水擦浴),再做退六腑(前臂尺側)、清天河水(前臂正中)
▶ 手法加重力度(以皮膚微紅為度),頻率提升至 200 次 / 分鐘
▶ 每 15 分鐘監測體溫,若持續升高立即建議就醫
場景類型
|
典型工作內容
|
技能側重
|
三甲醫院兒科
|
參與肺炎患兒康復推拿、腦癱兒童經絡調理
|
西醫診斷學、醫療文書書寫
|
母嬰會所
|
新生兒黃疸推拿(推脾經 + 揉小天心)
|
嬰幼兒心理學、客戶溝通
|
中醫診所
|
慢性疾病調理(如小兒抽動癥推拿)
|
針灸基礎知識、療效評估
|
社區健康中心
|
0-6 歲兒童體質篩查、推拿科普講座
|
公共衛生學、演講能力
|
從中醫辨證到手法實施,從小兒心理安撫到家庭健康管理,小兒推拿師的工作是醫學專業性、兒童護理藝術性與健康管理科學性的融合。每個細節的精準把控,都是為了在避免藥物干預的前提下,通過綠色療法守護兒童健康。如需進一步了解特定病癥的推拿方案或操作視頻演示,可提供具體需求進行深度拆解。